三人為眾,二木成林。欲成其事,須奉“一股繩”精神。
旅游策劃設計,不僅僅是策劃人的案頭作業,策劃的實施是個接力過程。沒有承擔者的努力,沒有執行者的盡力,再好的策劃也只能束之高閣。
我牽頭策劃了請日本詞曲作家創作《無錫旅情》,大獲成功。一首歌,所以能打開一個旅游市場,“三根筋擰成一股繩”是成功的重要原因。
1985年,全球最大規模的博覽會—一世博會在日本筑波舉辦,我作為中國旅游展團的負責人帶隊參展。在展臺咨詢調研的基礎上,我們決定通過日本ABC音樂出版公司社長山田廣作,找到了日本著名詞曲作家中山大三郎,并邀請他們赴華采風,編寫歌曲,宣傳無錫。
中山先生通過采風,將無錫山水風情爛熟于心之后,又仔細分析中日曲調方面的異同,于是按我方的要求和日本人的習慣一揮而就,創作了《無錫旅情》這首歌。
在歌曲發表一周年之際,《無錫旅情》唱片、磁帶發行量達100萬張。據日本官方統計,這是全日本銷量最大的歌片,連偏遠山區村鎮俱樂部都有這個歌片;卡拉OK對《無錫旅情》的點歌頻率一年高達4350萬次,創所有 歌曲點頻最高紀錄,因而也使音樂出版公司和卡拉OK廳收入大增1988年12月31日晚,“紅白歌賽”兩隊對唱,《無錫旅情》不僅被選為參賽歌曲而且獲得大賽金獎。日本6家著名電視臺:NHK、日本電視臺、TBS電視臺、富士電視臺、朝日電視臺、東京電視臺作了現場直播,其影響之大,使《無錫旅情》在日本達到了“無人不知,無人不曉”的程度,使唱這首歌成為時尚。
三年的推廣,使《無錫旅情》在日本家喻戶曉,十余年流行不衰,唱片發行量逾數百萬之巨。歌曲的成功,宣揚了無錫,引來了客源,實現了策劃CI設計這個目標。
人們稱贊一首好歌《無錫旅情》,常說“余音繞梁,三日不絕。”
《無錫旅情》卻做到了余音繞梁,十幾年不絕,可見此歌絕非凡響。從發表到現在,十七年過去了,《無錫旅情》還在傳唱。日本的詞曲作家趁熱打鐵,又編寫了一首《無錫旅情續歌》,即緊接著原歌的情節往下編:年輕的妻子追趕離家出走的丈夫到無錫,此時丈夫已經去了南京。妻子告別了雨中的太湖,尋夫到南京的梧桐樹下,兩人發誓永不分離。此歌發表后,據說也很有感染力,使《無錫旅情》這個音樂劇式的歌曲又有了姊妹篇。
我是《無錫旅情》創意的發起人。當初創意在國內被否定以后,我并不死心,國內做不成,就到國外去做,而且是在沒有資金支持的情況下搞市場調研,親自跑關系,尋求支持。無錫的許吉榮、馮惠群也是這種有“一根筋”精神的人,辦事認真,一抓數年,毫不懈怠,直至見到成果還不罷手。日方的合作者山田廣作和中山大三郎,多次采風,三年推廣,不惜金錢,舍得賣力,幾乎到了彈精竭慮的程度,加之尾形大作的出色演唱,我駐日使館的大力支持。“三根筋”擰成一股繩,才有《無錫旅情》的成功。
人和時代設計
品牌設計、VI設計、標識設計公司